會寧:雜糧不“小” 產業“不賴”
來源:會寧縣融媒體中心 | 作者: | 日期:2022-03-21 00:00:00 | 閱讀: 4864
瘠土之上 開出雜糧之花
藏雜糧里的“會寧風味”
蕎麥
在會寧人的手中變化成
面條、涼粉、攪團、饃饃等諸般模樣
灰褐色的皮膚顯示它們來自同一種籽粒
蕎麥油圈圈
帶著蕎麥淡淡的甜味
說它是中式“甜甜圈”也沒錯
莜麥
細長的身板看似普通
色澤真像玉一樣黃亮溫潤
一旦煮制成甜醅子
“油光光”的外表誘人無比
在會寧
有一道莜麥面做的“懶疙瘩”
做法的確很“懶”
莜面摻上豆面和白面
用筷子撥到鍋里
調上酸菜
酸香中依然能嘗得莜面的麥香
慢慢咀嚼下來
那細膩的口感也像玉一樣令人著迷
小米與黃米
大多數人分不清
可經驗豐富的長輩
總能用炸煮蒸多種方式
做出得花樣迷離
小米
溯源到田地,就是谷子
溯源到古代
它是成語“滄海一粟”里的“粟”
由于口感細膩,最適合熬粥
黃米
溯源到田地是糜子
也是曾作為五谷之首的“黍”
黃米面蒸出的糜面饃饃
塊如蜂巢,色如黃蠟,味甜可口
即使甜味如此豐富的今天
會寧人也最看重這份質樸的甜意
扁豆
胡麻油
“雜糧高地”編織新夢想
稻菽飄香
現代農業有序推進
糧倉充盈
農業加工盡顯效益
……
近年來,會寧縣
結合“一村一品”科學規劃定位
走綠色生態路,打特色優質牌
積極推進小雜糧產業發展
持續推進雜糧深加工
形成了以品牌闖市場
市場帶龍頭,龍頭帶基地
基地聯農戶的產業化發展格局
從傳統的“汗滴禾下土”
到如今的“大數據溯源”
雜糧生產效率、經濟效益大幅提升
農業現代化的腳步鏗鏘有力
這背后是會寧不斷
將藏糧于“技”納入糧食生產的
建設成果
從種植到流通
從市場到平臺
從農戶到買家
產業鏈條各環節協同“演奏”
會寧小雜糧產業“交響曲”表現出了
其獨特的規模、豐富的音質、絢麗的色彩
如今
產業興了,村民富了,山村活了
我們堅信
隨著會寧小雜糧產業
邁開了高質量發展步伐
希望的田野上處處涌動金色的希望
新技術、新模式、新理念
激蕩在會師大地上
為發展雜糧產業
助推鄉村振興
注入源源不竭的動力
上一篇:罐罐茶——煮沸·小城鄉愁
下一篇:足不出戶,飽覽會寧美景